【中国社会科学网】张雷生:推进全国系统“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

发布日期:2021-04-08 浏览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内的学习教育,正当其时,适得其势。

对于全国教育系统而言,广泛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白“为何学”的学习初衷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好“学什么”的内容选择问题,最后,更要处理好“怎么学”的方法论问题

学习初衷:为何学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发自内心明白“为何学”的初衷问题。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不论有多么曲折,也不论有多少困难,都是英勇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和汗水辛勤工作,共同书写而成的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放眼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价值观愈发多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进程轨迹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财富,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长河总是波涛翻滚汹涌向前。我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沾沾自喜,不能自拔;更不像别有用心的一小撮历史虚无主义者所污蔑的自吹自擂,无中生有。而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和吸取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汲取营养、寻找规律,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依法严惩那些歪曲和丑化历史、恶搞和诽谤历史英雄人物、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害群之马”。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在教育系统内部深入开展“四史”教育非常重要而迫切。

内容选择:学什么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科学解决“学什么”的内容选择问题。对全国教育系统而言,学习“四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必修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门必修课中的主人公就是千千万万平凡而朴素的中华儿女。因此,这门课不仅是必修,且必须修好。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创造了新的辉煌。因此,学习“四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应把学习党史当作全国教育系统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最重要的任务。

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和国家近代发展历史,将有助于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和客观评判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既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而且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站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间节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国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没有一个人是袖手旁观者和匆匆过客,都是这一伟大历史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奉献者。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生都会从学习中不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为在第二个百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方法论:怎么学

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教育系统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踏实、实效的学习风气。既注重学习历史的仪式感,又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强调要用心学、学到位,学以致用。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教育系统要着力从根源上抓好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教育。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极为重要。课堂之外,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等等。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形式。

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需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理解和学习、表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广泛多维、对比甄别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和考究的基础之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客观准确评价党和国家近代发展重要历史阶段的主要历史进程。对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需要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需要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需要全面考虑到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或历史逆境中的挫折都简单归因于个人。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综合时代背景和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本文系吉林大学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提升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略研究”(2020SZQH18);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高校内部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20LZY013)的阶段成果】

  (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张雷生)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4月6日【教育强国丛谈】)

供稿单位:吉林大学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