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法崇治明德 培育时代英才——法学院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综述

发布日期:2021-11-15 浏览量:

学院设立党校性质的红色传人培育阵地“德润学堂”,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实践基地。通过邀请时代楷模、专家学者解读时事热点,规范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拓展师生的人生格局,将学堂打造为独具特色的红色符号。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堂上线了9场战“疫”主题微党课,推送13期疫情防控专项法治知识宣传,选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优秀学生党员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弘扬红色精神。

为克服“一方医百病”的现象,学院启动健全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学海启航计划”。针对一年级新同学,形成以学业课程体系为参照的“课程表”、以自我认知检测为基础的“测评表”和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规划表”。以三张表为依托,组建专业团队,提供 “私人定制式”个性化指导,使入学教育从 “为学生预设的单向被动接受过程”向 “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双向互动认同过程”转变。同时,学院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一流人才,大力实施“雏鹰国际化人才培育计划”。

学院充分利用网络育人平台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加强学院官方公众号建设,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标志性师生交流活动“法苑芳华老故事”“毕业季班级推送”的举办,使微信平台活跃度、影响力日益增强,师生关注度、参与度日趋攀升,打造了良好的育人基础。学院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寓教育于活动,办好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活动,设立 “常态化”育人载体,继承、发扬享誉校内外的功承杯模拟法庭竞赛、东北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每周法律论坛等活动。

文化浸润积淀全方位育人 “软实力”

法学院积淀内涵式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注重文化浸润,涵养 “家”文化、“生本”文化、“尚优”文化、“法治”文化,将其作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内生动力。

学院大力营造“家”文化氛围,形成利于育人的院风,涵养师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学院致力于从前辈创业史与当前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弘扬光荣传统,继承精神财富,薪火相传,感染人心。通过举办马起教授塑像揭幕仪式,整理全国各地老教师、老校友口述史为法学文脉,强化师生精神传承。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同时做到尊师重教,情润人心,学院授予张文显教授“功勋教授”称号,表彰在院从教满30年的教授,评选 “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编辑 《我与导师的故事》。学院重视与校友的情感联系,成立法学院校友会,并结集出版校友回忆录《老故事》,凝聚人心;充分整合校友资源,使校友归属感落于实处。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导向,既关注生存问题,又关注发展问题。通过推进“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加强试验班课程体系建设,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助力学生成长。推行“爱心计划”,连续15年举办 “爱心商店”,由教师捐款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多项社会奖学金,给予学生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

法学院致力营造奋斗有标杆的“尚优”环境,通过完善师生院级评优体系,实现优秀个人、杰出团队和品牌项目等典型选树常态化,以激励师生争优争先,全方位提升水平。对常规工作进行 “项目化”建设,评选学生最喜欢的“十佳老师”,启动15项 “课程思政”和 “思政课程”建设示范项目,10项“实务研究”建设示范项目。学院还充分挖掘学科优势,打造“依法治院”典范,形成具有良好治学之风、教学之风、求学之风的学院环境,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办事,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风雨无阻桃李路,拓展未来续风流。法学院弘扬“以人弘道、教书育人”的师者风范,以“又红又专”为育人目标,对育人载体进行系统规划;以涵养文化为统领,筑牢立德树人的根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形成独具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下一阶段,法学院将进一步完善育人工作体系,为全面提升“三全育人”改革效能提供更多有力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