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相关通知,加快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12月10日吉林大学召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简称“拔尖计划2.0”)基地负责人工作交流会。校长张希出席交流会。交流会由副校长赵宏伟主持。
会上,教务处副处长陈铎汇报了“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的总体情况。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9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张然、邹勃、郭玉鹏、于湘辉、杨博、白刚、丁一兵、梁玉水、段天璟,依次分享了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经验以及理念和计划。与会人员就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深入讨论,为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言献策。
在听取9个基地负责人汇报后,张希代表学校和姜治莹书记对9个学科单位和教务处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为学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希望所有入选“拔尖计划2.0”的培养单位能以交流会为契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切实将拔尖计划从“1.0版”提升到“2.0版”。
张希指出,拔尖计划的初衷,是探索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的是培养基础学科优秀人才。他强调,对拔尖计划学生的培养同样要坚持“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不断完善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为学生们成长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拔尖计划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要让学生知道,入选拔尖计划不仅是光环,更是使命;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对于拔尖计划学生的培养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封闭管理。要不断总结拔尖计划的有益经验,并及时在全校推广,惠及更多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既要考虑普适性,也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各个学院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适合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和目标。
在拔尖学生的培养方面,张希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单位要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进行合理安排,设置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既要有老师主导的学习,又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加强写作与交流课程建设,以理性写作为主要目标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写作与沟通能力。鼓励开设双语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本科生课程的智能化教学水平。二是要明确培养单位与管理单位的职责,各司其职、凝心聚力。拔尖计划是相关培养单位主导的人才培养试验区,负责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院长是第一负责人。教务处作为教育管理单位,负责拔尖计划的组织、审定和评估工作,为培养单位提供更好的教学保障和后勤服务。三是要加强9个学科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可以让学生通过课程互选来加强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让理科的学生增加人文情怀,让文科的学生增强科学素养。四是要尊重学生的志趣和选择,鼓励优秀校友“反哺”母校。成长成才有不同的路径,鼓励学生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进行深造。毕业之后,要继续跟踪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在学生学成之后,邀请部分优秀的校友回校工作,带回新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洄游计划”。
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