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不忘初心。2021年4月23日,一支由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党委常务副书记佟成涛、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韩晓宏带队,由医院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及专职党务干部组成的“学党史 明初心 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培训队伍奔赴贵州省革命老区,缅怀先烈,重温党史,学习体悟新时代新长征精神。


在平坝区委党校里,学员们聆听了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朱丽娜题为《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专题授课。
朱丽娜老师借助大量的文献综述和细节还原,以蔚为壮观的长镜头讲述方式,将一段粗砺的历史打磨抛光,再现了红军长征是如何从一场被动的仓促撤退逆转为史诗般的惊世壮举,再现了红军战士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从考据的历史文字中,析出了大量的长征精神与革命智慧,令逐宕其间的学员们意犹未尽,对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如何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也有了更多的思索。


在塘约村,学员们从“塘约之变”的鲜活实例中,感受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战斗力。
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西北部的塘约村,在2014年以前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为改变“村穷、民弱、地撂荒”的现状,11名村干部团结一心,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为主线,走出了一条通往小康的蝶变之路,成就了当下农村改革的生动样本。远处的山腰上,还立着“穷则思变”的醒目标语,鞭策和警醒着所有经过这里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实干作为。


距离塘约村休闲广场不远处的村史馆,集合了屯堡地区的石头建筑与庭院特点,馆内陈列着属于塘约村的历史文字图片与实物资料,见证了这个小村的发展变迁。学员们一边观摩,一边惊叹,对塘约村人民的智慧结晶肃然起敬。


在黎阳航空小镇展览馆,学员们跟随着导游的脚步漫步在展馆一层,纵览了航空科学与航空技术的发展史,见证了伟大的航空科学家们不断求索、巧思妙构,将人类的飞翔梦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全过程。
在展馆二层的三线文化体验区,学员们从发生在平坝县黎阳厂的“三线建设”故事里,领略了上个世纪60年代,无数满怀热忱的爱国工人、科技人员、广大干部在坚苦恶劣的环境里建立推动航天事业的卓绝风采,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中,更深刻地领会了航空报国的动人之处。
由于馆内处于维修期,学员们没有切身参与情景体验互动,但还是从充满年代特色的珍贵展物中找到许多熟悉的感觉。学员们在重拾回忆与对照现实的过程中,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在鉴往知来中凝聚了开拓奋进的力量。


遵义会议陈列馆景区的里侧,一栋红墙乌柱的二层小楼依傍在一株已逾百年的老槐树旁,显出了几分肃穆。这里便是被评价为“在最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会址。在导游的介绍中,学员们穿堂而过,宛如跨越了时空。


步入遵义会议陈列馆,大家很快便被这里展示的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所震撼。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加持下,馆内陈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空间穿透感。沿着馆内七大章节的展线,学员们跟随解说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等重大历史史实,在与过去的对话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事业实现伟大转折的艰难与壮烈。


穿过沧桑古朴的红军街,拾级而上,学员们进入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园区。在扶疏枝叶的掩映下,面对着气势磅礴的烈士纪念碑,学员们向烈士英灵敬献了花圈,并重温了入党誓词。纪念碑上“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四周环绕着刻画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强渡乌江”的环形浮雕墙,对后来人源源不绝前来瞻仰的原因给出了最好的解答。


继续向上走,便来到了于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献身于遵义保卫战的邓萍同志的烈士墓前。学员们再次聆听了邓萍同志的英雄事迹,感受了革命先烈的热血情怀。
在红军坟前,解说员深情款款地讲解了红军菩萨的传说。这个被尊称为“红军菩萨”的小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因其善待群众、真情为民,遵义人民深感其恩德。龙思泉牺牲后,为防止敌军损坏其尸骨,当地百姓便传说其为“菩萨转世”。传到今天,便美化成了怀抱幼儿的女红军卫生员雕塑形象。学员们站在香火鼎盛的“红军菩萨”雕塑前,学着当地百姓祈福消灾的样子摸了摸铜像的双脚,在指尖的触感里,感受到了百姓对红军的质朴情感。


在遵义驻地的会议室里,学员们聆听了遵义市委党校遵义会议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进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专题授课。
徐勇老师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宝贵经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三个方面,为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引导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徐勇老师激情澎湃、引人入胜的授课,带领学员们回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辛岁月里,使其对中国共产党用鲜血与汗水写就的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党带领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力量缔造的百年光辉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全面的洗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中国·习水党员政治生活馆,带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问题,学员们聆听了题为“峥嵘岁月,光辉历程,初心之路,使命所在”的现场讲解,循着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馆内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按时间的顺序串连起来,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的百年奋斗史。
在宣誓厅《铮铮誓言》的微党课环节中,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再次响起。在回顾了各个时期的入党誓词,学习了陈树湘烈士、边防英雄团等先进事迹后,受革命激情的感召,学员们用比以往更宏亮、更坚定的声音共同宣读了入党宣誓誓词,唱响了《国际歌》,表达了对党忠诚的坚定立场,进一步增强了斗争精神,强化了使命担当。


跟随着党旗的指引,学员们慕名来到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并三鞠躬致意。
踏在革命先辈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上,聆听着解说员解读着青杠坡上千英烈的悲壮战歌,接受着现场教学《祖国,只要您需要》,学员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作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记录了无数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顽强御敌的无畏英姿,给新时代党员树立了成长的标杆。


席地而坐,学员们认真听取了信仰教学《“初”发——用信仰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战士们英勇事迹回荡在耳畔,每个人都在思索,是什么支撑起这些红军战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每个人都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好了随时随地为党牺牲一切的准备呢?


在习水土城四渡赤水学院的会议室里,学员们梳理回顾总结几天来的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观看了新冠肺炎疫情总结短视频。
培训班领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深情回顾了吉大一院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守卫家乡的艰辛历程,在场人员纷纷感动落泪。吕国悦强调,用情怀来做事,一定能做好事;用情怀来干事,一定能干成事。我们要做一名有情怀的共产党员,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集体。


在茅台渡口纪念碑旁,学员们开展了现场教学活动。黔北红色旅游重镇茅台镇,除了拥有享誉中外的酒文化外,也曾参与了红军四渡赤水这一传奇战役,见证了扭转中共两军对垒局势的重要时刻,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全局在胸的优秀战略眼光与用兵如神的卓越军事才能的标志性地点。
学员们聆听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战役行动,学习了红军在茅台渡口三渡赤水的重大战略意义,对毛泽东同志在此战役中酣畅淋漓的指挥节奏誉不绝口,亦对其所展现出来的决策智慧钦佩不已。
红军驻扎茅台镇期间,红军战士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茅台酒香与红色文化有了盘根错节的牵绊。这段美谈也为学员们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提供了借鉴。